
为期一周的亚马逊“Spring Deal Days”大促于3月25日正式启动,覆盖北美及欧洲多个站点。据了解,此次大促涵盖35多个品类,提供最高40%的折扣,涉及服装、美妆、户外家具和园艺用品等热门商品。大促期间,亚马逊特别重点推广低价平台AmazonHaul,消费者在大促期间购买该平台商品可享受50%折扣。
作为上半年关键营销节点,大促首日便呈现两极分化态势:刚需品类如家电、母婴用品延续热销势头,部分卖家单量同比激增300%;而服装、家居等非必需品类则遭遇冷场,超60%参与卖家反馈促销效果不及预期,甚至出现“价格降、利润跌、广告爆”的现象。有卖家开玩笑,今年的春促可以堪称为“春季大猝”:
“价格和利润降了,销售额跟平时差不多,广告还爆了,还V了50,血亏。”
“除了Acos和脑壳爆了,其他的跟昨天没啥差别。”
“亏我还兴致勃勃的开了5%的优惠券!都没有,这两周稳如狗。”
“给了50美金保护费,销量跟平时差不多,那我是参加了个寂寞。”
“平平无奇 拉胯的春促 只有卖家在关注的大促。”
平台战略转向 低价竞争白热化另据官方信息,亚马逊对自有低价频道Amazon Haul的力推成为本次大促最大看点,该频道商品叠加50%折扣后,价格已低于Temu同类产品。平台通过首页弹窗、涂色互动等趣味营销为其导流,数据显示Haul专区流量较日常激增220%。但该策略也引发第三方卖家集体焦虑,某服装卖家直言:
平台流量明显向Haul倾斜,我们的自然搜索排名下滑15位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,自推出之始Amazon Haul的定价逻辑(1-20美元)就很明显是在直接对标Temu、速卖通等平台。当下,随着亚马逊推广低价商城力度加大,价格战逐渐白热化,卖家的低价商品自然难免会面临亚马逊自营或合作品牌的冲击。
据数据和咨询公司GlobalData表示:
“亚马逊的促销活动为网站带来了巨大的流量,并有助于提高收入,但显然亚马逊可能会蚕食其他交易时段的销售额,也会抢占其他商家的份额。”
当低价策略边际效应递减,流量争夺加剧,亚马逊与卖家的关系正悄然生变。但老实说,对于卖家而言,低价内卷并非长远之计,打造品牌型卖家才能真正构筑竞争壁垒